读书笔记 | 加缪手记(二)

读书笔记 | 加缪手记(二)

按住自己的好奇心,尽管手记的一部分是第二次读了,但是考虑到手记的实际内容,我还是想稍微停一下。

手记是加缪本人从22岁开始记录,进行了25年,直到他生命的终结,最后留下了九大本的,二千五百余条目的手记文字。按照导读所言,这9本手记可以一窥加缪创造的完整历程,加缪从第一个本子开始,就尝试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作实验,将其作为“艺术之练习场域”,是一个试验场。“以时间顺序撰写的手记即是创作的后台,而阅读手记正像陪伴作家走过一辈子的心路历程”


作家“写下生命中对思考创作有意义的当下片段,本质上即是赋予无形体验以有形的存在和表现“,“加缪手记作为艺术家工作手记出发点之一,要将眼睛所见、耳朵所闻、心中所想、身体所感或任何生命历程,以文字为媒介加以记载或者表现出来,必须经过理解与分析、筛选与诠释的过程”让我对文字记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那些用各种软件也好,烂笔头记录的也好,看来都是一种练习和积累,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算作是未来某项事业的起点。

”加缪认为艺术家通过作品发生,而艺术作品则为自己发生。“好的艺术品自己会说话,作品永远代替不了作家本人,但是可以为作家代言。。。创作的诸多个人物,里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即有主角也有配角,作者自己不说,我想很难有人可以一下子将现实生活与作品描述的生活对等。可能是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作家本人的一个分身。。作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代替自己进行发表评论和意见。


“手记并非因为作家的自我解释或为留名后世而生,而仅为了协助书写作者记忆、思考、捕捉稍纵即逝的想法或者感觉而存在。”手记突显了记录的初衷和原有的真实想法,也有前后略显矛盾的地方,可以看出作家本人心理的变化。遗留下来的文字,有助于我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和思路的变化。“允许我们一探艺术家的思路和创作进程,带领我们一步步跟随作家经历中的起伏转折,感受到他曾经受到的各种复杂情绪,自我怀疑、不安、确信以致坚持。。。。。。得以窥见作家创作和生命的双重印记。”这或许就是我默默以求的文字,甚至比成熟的作品更为重要。既然是写给自己,就不妨对这份导读多夸几句。


现在显然比加缪的时代要先进的多,记录手段更丰富。。。除了文字记录之外,录音,视频和照片,纷纷成了当前年轻人主流的记录方式,当然可能多数依赖于电子产品了,如pad,手机,pc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习惯。我时常埋怨eric上课缺少笔记,很少看他在上过的课本上留下笔记和痕迹,这让我们一直头疼。


传统的笔记本我也有几个,都是在工作的时候,尝试记录了当时一些信息。内容与加缪完全不同,形式上倒是类似,其实都是工作相关,只不过,他的方向是哲学与写作,我的是更多的是方案,产品和项目等等。我的那几本时间跨度没有加缪那么长,如果不是大学时代遗失的那几本,可能会更多。但是毕竟已经不在了。我暂时没有加缪的心境,可以坐下来,翻翻以前的记录,看看自己当时到底写的啥,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更遑论梳理成文字版出来。


不过,对于转成文字,其实倒是由来已久,我在年初的时候规划,但是只录了一篇,其余的尚未没有实施起来,在敲下了上述文字之后,我觉得后续可以提上日程。我是一个行动派,尽管常常执行的虎头蛇尾,但是仍旧不能阻挡我每次信誓旦旦发布行动的宣言。


“加缪很早便定下了创作方向:由荒谬(存在的前提),经过反抗(自由与正义的追寻),到爱与和平(mesure,相对性与平衡,相对于极端主义)。”这个路子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仔细一想,不得不佩服这种思路的高明和严谨,或许这种说话更能让人惊醒,这个观念与那些到生命的最终才发现生命其实一个荒唐头顶的事情,而顿悟的人,高明的实在太多。

没有看到生命荒谬的人,在遇到挫折或者不是理想状态时,一种“只不过为他人做嫁衣裳”,“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心态着实令人心疼,并且无可奈何,也或许事情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其实是缺乏这种将生命昨晚荒谬起点的认知,更为普遍。缺少荒谬的发现,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有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生没有意义,活着看起来像是一个笑话的感觉,进而萌生一些不可名状想法,显得异常被动。


加缪的观点与此截然相反,他率先提出来生命荒谬的概念,并且认为这恰恰是人们寻找人生意义的起点。荒谬是开始,只有认识到荒谬,才能真正找寻到,不是找寻,而是自己创造一个意义非同凡响的人生。加缪是个真正的哲学家,他30岁之前想到了做到了的事情,而我现在才得一点点皮毛,甚至入门都不算,真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


好吧,说了这么多,这书得正式读了。。。

留下回复

苏ICP备2023012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