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The Gay Genius 苏东坡传 (二)

读书笔记 | The Gay Genius 苏东坡传 (二)

林语堂大致是按照时间线来记录了苏东坡的一生,他从东坡童年写起,到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直到生命终了,从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特色鲜明。可惜中文版本不是他本人所做,而是由译者从英文版本翻译而来。该书林自1936年开始构思,1947年出版,英文版书名The Gay Genius ,现在或许有对gay的不同理解,其实在林所处的时代,gay作为同性恋的意义尚未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在这里gay作为一个形容词,译为“欢快的,愉快的”来看待似乎更符合东坡的本性,译为一个放任的天才或许更为展现东坡的一生本色,鲜明的特点超过苏东坡传。

gay [ ɡei ]

n. someone who practices homosexuality; having a sexual attraction to persons of the same sex

同义词: homosexual homophile homo

adj.

bright and pleasant; promoting a feeling of cheer

“a gay sunny room”

同义词: cheery sunny

full of or showing high-spirited merriment

“when hearts were young and gay”;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同义词: jocund jolly jovial merry mirthful 

由于该传记受众主要面向美国本土,以英语为母语的一个群体,林在叙述的时候,对东坡一生中出现的时代背景、人名、地名、及相应典故做了适合西方人的方式进行组织,用以更符合西方的阅读习惯,行文特点自然与中国传统论述方式有所区别。林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按照他所说,不需要多少中文功底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读的通,但是针对东坡这位举世公认的大诗人,文豪,诗词的翻译,却是一个逃不开的有趣问题。

诗歌常见的三个表现方式,印象、比喻和拟人,而中文尤其讲究文本之外的意向,如传统山水画上的留白处理,不像西方常见的油画,满满当当的都是油彩。我在看到那些以油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那里看到的不是技能的玄妙,而是烧金。。。记得当年在墨城一个油画市场看到模仿梵高的向日葵,画框内油料高高的突出画布表面,相当立体和饱满,向日葵的花瓣色彩妖艳绚丽,喷薄欲出。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文字搭配组合,别说对不懂中国文化,就是接受过一定中文教育的人,又能理解多少。当然,诗人在写出这些诗句的时候,其心理到底想的什么,后人是无法得知了,只能凭借这些流传下来的诗句结合诗人所处的环境去揣测他当时的心境,英文虽然能够将故事解释的清楚,但是中文的音韵之美,能够体会到多少也确实是造化使然,来不得半点强求,强行解说,像对牛弹琴,不过这话听起来像骂人,不符合林语堂的风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林语堂这样的语言大师,一己之力,输出中华文化,如书写英文版京华烟云,翻译浮生六记为英文等,致力于向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不知道西方世界接收到了多少。据了解2000年,《世界报》面向全球评选出12位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林大师的影响。

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其实跟大人对小孩子讲道理,教新知识一样,也是异曲同工,介绍人费劲千辛万苦,不厌其烦的解释,最后到底被吸收多少,并不是介绍者能够控制的事情。若这种传播和介绍由内而外自发而成,那么这种积极又成为一种不求回报的执着,幸福而有趣​。

一路大呼小叫,默默无语不急,来来回回几趟,坦言直路嗨皮​或许是教与学的常态,​自然也是有趣的。

留下回复

苏ICP备2023012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