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用两种方式与跟润企对话

我采用两种方式与跟润企对话

目前如何跟润企对话,以及反馈什么需求,众人还是持不同的意见。一些观点认为只要润企将阳台改了,其他的都好说,问什么流程是否合法合规,审批是否符合流程都没有什么关系,并且部分业主单方面认为润企在项目流程上应该找不出什么问题。。。并且不需要过于发散。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持有这种想法的业主不在少数,但是执行起来难度极大,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思路。

我在开头就说过,这些业主都是常年久居此地的普通的,善良的百姓,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维权,包括我自己,更没有与润企这种地方大开发商打过什么交道。即使有,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有直接平等对话的机会。他们以为自己认真的,真实的合理的诉求,一样会被润企认可,会被他们所接受。无论是通过信访也好,集体区投诉也好,相信人多力量大,给润企压力,给信访部门压力,请求他们给予更改。

提出这种最基本的诉求本无可厚非,即使看到了润企发出来的红头文件,听到了他们的人通过电话回访的胡说八道,仍然怀有这种观点。要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们与润企仍然处于信息及其不对等的局面。现在他们对于业主的回复,都是层层审核,步步沟通,所发出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团队的充分讨论,而不得已贴了出来。

而实际情况呢,若不是通过官方渠道,去咨询或者投诉,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得到润企的任何回复,更不会随便给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主打电话,进行解释和回复。

在录音中可以很明显的听出来,他的回复错漏百出,甚至是答非所问。

若不是直接对话,和前期的资料整理,我们无法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原因还是缺少足够的资料,哪怕是润企自己说主动披露的资料,我们手头都没有。缺少这些资料,业主们除了偶尔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外,能做的实在有限。

最直接的策略,不妨继续让润企多说说话,通过不同的方式听润企说话,甚至是不同的人,最好是书面文字方式沟通,其次是录音、录像,但是润企很谨慎,如果不是必须,想必不会提供这些信息出来。因这些信息都是证据,若不是认真梳理,不外乎会出现一些相互打架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坐实润企的流程不规范问题,从而让润企更改阳台,成为不得不做的一个有利条件,是迫使润企更改,而不是求着润企更改,在这种情况下,对话的立场完全不同,并且业主有足够的底气提出要求。否则,仅仅是请求而已。

有人担心,润企的流程不会有问题,即使大家从图纸上找,从审批流程上找,万一润企都是符合流程的,那怎么办?是不是润企就不改了?所以就还是单纯的不考虑这个,只要求润企改。。。这颇有些杞人忧天的味道。目前阳台的问题已经出现,按照vello的理解,或者冰山理论,阳台只是一角,其实代表背后不排除有更多的问题,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问题。可以大胆的说,没有冰山下面的问题,润企不应该会出现漏出水面的部分,即阳台窗洞的问题。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的流程全部合格,而最终却弄出来那么一个有明显问题的阳台,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可以继续大胆推断,是不是这规则出了问题?

我跟润企员工Z说要资料时,他首先就以信息保密为由,让我到他们办公室去看,而不是主动发送电子文档等。后来考虑到实际疫情情况或者其他原因,z才改口说可以将文件送到信访局。他的改口和答非所问,相互打架的情况,在录音里不止一次出现。其实通过类似的这种对话,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能了解和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最简单易行的策略,不管他回答的如何,我们都认作是润企的官方回答。、然后可以从他的这些回答中,展开寻找和分析,看看能不能找到相互矛盾的地方,从而发现新问题。我最担心的不是润企不说话,而是大家不主动通过官方的渠道去询问问题,让润企多说话。目前了解到几个能够让润企说话的,不外乎这几个途径:

1.现实信访

2.12345电话投诉

3.县长信箱

4.书记信箱

5.网上信访

6.媒体资源

除了方式6暂时没有对接之外,其他几种情况,基本都有了回应,先不管润企回复的结果怎么样,至少可以让润企说了话,我们能够听到润企的声音。其中方式1,多数在现场的业主参与了,但是多数也只在门外徘徊,表达情绪和立场,并没有参与实际的谈判和充分沟通,少部分人进去沟通,但是也缺少相应的证据。

我亲自参与了12345的电话投诉和网上信访,并且12345收到润企回复,网上信访也收到在60日之内给予书面回复的通知。考虑到住建局是政府部门,而润企毕竟是企业,我当时反映的对象是住建局和住建局的领导部门,只是没有想到,信访局直接将信访资料直接给到了润企,然后润企代信访局和住建局发了一个受理告知。

—END—

留下回复

苏ICP备2023012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