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初一吃饺子,我想这个习俗大概覆盖了不少地方,我们家也是,延续这习惯。我算是家里起来早的,嗯 8点半吧。。。因为包饺子,媳妇年前买的芹菜和韭菜派上了用场,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食材洗洗涮涮,在厨房内找到所有能放的材料,轮流放了一圈,三下五除二拌好了荤素两种饺子馅。

打开电脑,随机找到春晚歌曲连播,我就开始在欢快祥和的旋律中,愉快的拿出提前购买好的饺子皮,开始干活了。反正都没起,我包起来的没有什么任何压力,这些圆鼓鼓,胖乎乎的饺子在《一把火》《我想有个家》《过河》恍如隔世的旋律中,一个个出厂了。随后又加听一段张廷秀回乡的戏文,溜光水滑的饺子早就铺满了大半个桌子。

吃饺子习俗仅仅是大年初一风俗之一,起源有说饺子初名交子,形状像元宝,寓意财源广进,也有的说是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用来治疗有关耳朵冻伤的疾病。不管起源如何,无非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给它赋予追求美好的寓意。当然,北方县城,除了有这个众所周知的习俗之外,还有其他,如放鞭炮,不能倒水、不能动剪刀、不动扫帚、门口放杆子等。现在县城和南京都禁烟花爆竹了,就不讲了,其他的几个简单说一说。

02 不能倒水

这个初听也没啥,但是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尤其是在还没有通自来水的时候。以前家里用水缸,用水的时候,用水舀子将水盛到桶里,再到盆里、锅里,后来水缸也没有了,直接用桶接水。而那些洗碗、淘菜用过的水,就单独留在一个桶里,等聚满了,再统一倒掉。
初一这天,是不能这样满了就倒了,得等到第二天。因为不能即使倒水,所以一到晚上,就可以看到院子里,墙角满满的几桶废水。

后来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方便许多,也不再受老风俗约束,洗碗水、刷锅水、淘菜水,顺着下水道直接流走,现在住小区,初一不倒水的习惯,越发的不存在了。

03 不动剪刀

这个看了下资料,说是剪刀两个片,在使用的时候,相互之间摩擦有咔嚓咔嚓的声音,寓意争吵,而大年初一如果没有这些声音,就能避免一年的口舌之争,所以初一不动剪刀也成了当地约定俗成的习惯。剪刀样子不像现在这种五花八门,有许多种样式,就是非常简单的铁家伙,很不方便儿童使用,若使用不当,还会伤着自己。大大的两个半圆,长长的尖尖的口子,颇像鸟嘴。早些年家里还有一把这种大剪刀,锈迹斑斑,后来这个大剪刀也没有了,只有一把刻有张小泉字样的小剪刀,老妈说锋利无比。拆迁几年了,不知道还在不在。。。

04 不动扫帚

这一天无论到谁家里拜年,多数不会看到会洁净无比的地面,地面上看到的往往是前一晚吃剩的果皮纸屑、塑料袋等除夕晚上遗留的痕迹,这些原本应该及时清理的样子,在初一照原样摆放。不管谁进来拜年,都不会问,他们家八成也是同样的状态。不是主人懒忘记打扫,而是在淮海地区延续已久的风俗使然,大年初一不动扫帚,不扫地。无论除夕晚上弄的多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落在地面上,在初一这天,都会保留初一这整天。有一种说法,说这些地面的落物,在初一这天已不是它们自身,而是代表财富、代表富贵,所以千家万户甘愿为它们单独保留一天。过了晚上,勤劳的主人早早的将地面收拾干净。

05 大门口放长棍

大年初一开始,门口放一根棍子习惯,自从我记事起一直有。。。出门的时候,会看到大门口摆一根棍子,沿着门槛放置。也不是每家每户有这么长的棍子,也可用其他类似的东西替代,我们常用铁锹,毕竟铁锹的杆子长度刚好超过门槛。正常情况下是老爸来放,他是初一早上起来的第一人。我们起来后,往往就看到满桌子煮熟的饺子,直接开吃。老爸和老妈这会往往递给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几十?100?愉快的新年开始了。

收下父母给的压岁钱,我们吃完饺子,收拾收拾就出门了,前庄后庄溜一圈,找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也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就是瞎晃悠,可能直接凑齐四家打麻将,也可能跑到中央路,步行街,也可能溜达到天元广场,看着满街的大小商贩和前来寻找热闹的大人孩子。

嗯,很久以前,广场前身是县城仅有的稍具规模的中式公园。公园大门是一个不太高的门庭,两边耳房做为门面。园子里有个把亭子,亭子边是迂回曲折的廊道和石板桥,下面是一个池塘。公园里里外外也有各种各样吸引小朋友花钱的小贩,我们三三两两的在里面转悠,不到中午绝不回来。

06 写在最后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初一,是万物复苏的起始,预示下一段美好的开始。

留下回复

苏ICP备2023012044号